中國駕考是全球最大的“應試游戲”的考場,之所以稱之為最大,是因為每年我國要有兩千多萬人參加機動車駕駛的培訓和考試,之所以稱之為“應試游戲”,是因為運用計算機和電子設備考試,都是程序化的設計、程序化的規(guī)則,先做哪些動作,動作做到什么分寸,什么時間做完,都要按程序進行,否則就不合格。
在公安部此次調研的河北石家莊市,許許多多的學員考完科目二都沒掛過二檔,在河北省還有個地市駕校培訓完場地科目后,訓練就結束了,科目三根本不訓練,學員只要在社會化考場進行適應性訓練(當然是要交訓練費),用一、二個小時學會掌握了“應試游戲”規(guī)則后,就能過關。
有校長說:駕考本身就是越來越死板,越來越不實用,比如道路考試。有位全國優(yōu)秀教練員評論道:現在的科二、科三評判標準刁鉆古怪,從大街上拉100個的士司機去考試,至少要掉下99個。有時 別說的士司機,就是專業(yè)車手來考試,一樣通不過。這就是目前我國駕考的現狀:會開車的通不過考試,通過考試的不一定會開車,
在如此“應考游戲”的導向下,駕校無不“以考定培”,即考哪些項目就訓練哪些項目,怎么考就怎么訓,因為合格率是駕校的硬道理,通不過考試學員不滿意,駕校也掙不到錢,駕校和教練員都是“應試游戲”被迫參與者,他們也想搞“養(yǎng)成式”培訓,在學員拿到駕照的同時,給學員養(yǎng)成良好的駕駛道德、駕駛習慣和駕駛心態(tài),但現行的規(guī)則下,他們也很無奈。
中國機動車駕駛培訓已經陷入“應試游戲”的怪圈,在這個“游戲”中有兩個輸家,也有一個贏家。第一個輸家是學員,他們賠了時間,賠了金錢,拿到駕照后很多人或者大多數人不會開車,不敢上路,還需要找人陪練;第二個輸家是政府,駕培的宗旨是培養(yǎng)合格的機動車駕駛人,因此出臺了許許多多的國標和法規(guī),有多個部門分別管理駕校、管理駕照,但到頭來培訓養(yǎng)出了很多的“二把刀”,沒能從源頭上把好安全駕駛第一關。這個“游戲”中最大的贏家是那些制作“游戲系統(tǒng)”、出售“游戲設備”的利益集團。
如何打破應試培訓的怪圈,培養(yǎng)合格的機動車駕駛人,加強駕校管理系統(tǒng),這是當前乃至今后駕考、駕培制定政策的第一原則和基本點,如何保護學員的合法權利,方便學員學車,是第二位的原則和基本點,而這兩個原則和基本點又有主次之分,前者是主要矛盾,是宗旨;后者是次要矛盾,后者要服從于前者。不可顛倒主次,強調了便民、服務,而忽視了宗旨。我們不僅要問:中國駕考改革的方向對嗎?“應試游戲”不除,“直考”有何意義?
長沙高爾德軟件開發(fā)有限公司 您值得信賴的駕校信息化管理服務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