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不忘本,這恐怕是每個人從小就受過的教導(dǎo)。然而隨著歲月流逝,隨著滄桑變化,又有幾人能夠記得當(dāng)年師長們的教導(dǎo),依然在一片濁水中保持清流本色?不忘本在過去現(xiàn)在一直被有心人士所強調(diào),很多人到最后功成名就,但說到不忘本他們便都是或淚眼蹣跚或一語不發(fā),因為他們都不曾做到,一切都也晚了,所以離開時也都會用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來告誡世人,做人啊,要不忘本。
季羨林是學(xué)界泰斗,是國學(xué)大師,是國家瑰寶,他擁有這三個別人夢寐以求的“桂冠”,然而在他眼里,這些“桂冠”恰是累贅,成了包袱 ,晚年的他再三要求“摘去”,還他“一個自由自在身”。在山東大學(xué)90周年校慶上,季老曾說過,“沒有山東大學(xué),沒有王校長,就沒有我季某的今天。”他在《賦得永久的悔》中也寫道:“我一生永久的悔就是:不該離開故鄉(xiāng),離開母親?!奔纠系臑槿?,就是“不忘本,真本色”。
‘ 禮不忘本:不要失去本性,本尊。’出自《后儒學(xué)》中一段:“其美有三德,一曰美者尊本,即樂其所生,禮不忘本”。 無論飛禽走獸、花草樹木,春花秋月俱有其美。推及人類,皆有其本性可遵循,從而因性造物。譬如木頭因為密度疏松就不能用來作釘子,如果當(dāng)釘子用不但成不了釘子反而還會破壞其木質(zhì);魚在水里可以暢游致性,如果把它撈置岸上就會缺氧而死。寸有所長,尺有所短。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異于他人的稟賦,只有尊本淬性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完成個體的自我實現(xiàn)。尊本之道即自然之道,其最高境界是“不貪生,不畏死”。對于孔子說的這些話我們通常都要從一種不一樣的角度來欣賞,才能看出一點道理,我們無法到達孔子的那個境界,所以我們的理解都不能做到很透徹,常會聽老一輩的人說:“做人不能忘本”,一般都是說在外面不管是飛黃騰達還是一無所獲,家還是家,不會因為社會的改變,自己的改變而隨之改變,父母依然是自己最親的人,苦了累了漂泊久了,家是自己最溫暖的彼岸,回到家里,感受家的溫暖,一切的疲憊全都散去。
而今,我們的主席和總書記也多番在會議上都曾強調(diào):“做人不忘立身之本,為政不易公仆之心”,很多人為了官名利祿,利益熏心,早就忘記了自己的本分在哪里,只一眛的追求那些虛假不屬于自己的利益,而到最后盡管自己得到了,那些真正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卻早已離自己遠(yuǎn)去,無論多大的權(quán)利多大的利益也換不回那些當(dāng)初自己隨意丟棄的。每一個故事或每一個對與錯的經(jīng)歷背后都會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,讓我們少走彎路,錯路,一旦錯了,想要挽回就將變得很困難了。
長沙高爾德軟件有限公司 駕校管理系統(tǒng) 駕校管理軟件 專業(yè)供應(yīng)商